1564年,在英格兰的巴罗代尔,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矿物——石墨。由于石墨能在纸上划出痕迹,且其痕迹比铅还要黑,因此被称为“黑铅”。当时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做记号,而人们也由此得到启发,开始将石墨块切成小条,用于书写和绘画。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石墨的用途不断得到发展和改进。1795年,法国人孔德将石墨与粘土混合在一起,制作出了铅笔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铅笔的制造工艺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铅笔。
日本在江户时代初期通过与荷兰人的交易获得了铅笔。到了明治时代,日本开始大规模生产铅笔,而铅笔的使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此同时,日本也出现了一种用于削铅笔的小刀——“肥后守”。这种小刀最初是由兵库县美囊郡的平田町的打铁作坊打造的,其形状和设计逐渐得到完善和改进。
随着铅笔的普及,“肥后守”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生产商也纷纷加入这个行业。然而,随着需求的增加,“肥后守”的品质也开始出现下降,粗制滥造的产品充斥市场,导致消费者对“肥后守”的信任度降低。为了重塑“肥后守”的品质和信誉,永尾重次先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对其材料、加工流程和热处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改进中。他深知,只有通过精细的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恢复消费者对“肥后守”的信任。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永尾重次先生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不仅提高了“肥后守”的品质,使其更加锋利耐用,还恢复了市场的需求。这一成功,为“肥后守”带来了新的商机,也为这一传统工艺品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保护和规范“肥后守”的生产和销售,明治43年,三木市洋刀制造协会正式注册了“肥后守”商标。这一举措确保了只有具备协会认证资格的制造商才能使用这一品牌名称,从而保证了“肥后守”的品质和传统工艺的传承。
(图中的“登录商标”)
肥后守的刀刃部分采用了优质的青纸钢材,这种钢材经过精细的锻造和研磨,呈现出迷人的浅青蓝色。外部夹钢包裹增加了刀身的硬度和耐久性,使其更加耐磨耐用。整个刀身是由三层钢材经过精心锻造而成的,经过淬火和研磨后,刀刃锋利无比,其锋利度和强度都可以与武士刀相媲美。
常见的肥后守尺寸很多,在刃的尺寸上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尺寸:
大尺寸肥后守约 3.7 英寸(9.4cm),不到手掌的宽度;
中尺寸为 2.3 英寸(5.8 cm),大约为四个手指的宽度;
小尺寸为 1.75 英寸(4.5 cm),大约三个手指的宽度。
尺寸小的精致可爱,尺寸大的威猛凌厉。最小的甚至比巴掌还小,真是袖珍EDC了。
肥后守根据不同的型号,钢材的选择也有差别。比如这把使用的就是大马士革钢材。也有使用白钢,青纸夹层钢等。此外,肥后守还有不同的刀型。如笹刃型,剑型等。同时,也有高端定制版本。比如龙舞,就是设计师版本,做工更加精致。
使用方法介绍:
通过翻起刀片上的“小尾巴”即可实现单手开合,简单高效。注意:肥后守为无锁定类型,出于安全考虑,请勿进行高强度使用。
肥后守是一种独特的刀具,其制造过程中许多步骤都是手工完成的,因此每一把肥后守都独一无二,带有手工制作痕迹,这也是其魅力所在。肥后守的结构与西洋刀具不同,没有锁定装置,其转轴会随着使用逐渐变松,但可以通过敲打再次紧固。刀刃需要注意保养,以防锈蚀,使用后最好上油,一般可选择缝纫机油或凡士林,若要用于切割食品,则最好选择天然的植物油进行保养。涂抹油品时只需薄薄一层,使刀身微微泛油光即可。
目前,仅存的肥后守制作所是日本的永尾驹制作所,被称为“肥后守定驹”,它成立于明治27年(1894年),是唯一一家被授权使用“肥后守”商标的制造商。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永尾驹制作所一直秉承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和品质要求,致力于打造出最优质的肥后守刀具。如今,“肥后守”已经成为日本传统的工艺品之一,其制作技艺和品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有了更加方便和先进的削铅笔工具,但“肥后守”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追捧。它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更是一种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