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切子”,单看这几个汉字像是一位日本女性的名字,却很难和玻璃杯联想起来。
事实上,历史虽不过百年,江户切子已经被认定为日本国家指定传统工艺品,还俘获了无数人心。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在他的英国游记《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
他们独自赶来,租一间别墅,不受任何人打扰地静静看书,把气味好闻的泥炭放进火炉,用低音量听威瓦尔第的磁带,在茶几上放一瓶高档威士忌和一个玻璃杯,拔掉电话线。眼睛追逐文字追得累了,便合起书放在膝头,扬起脸,侧耳倾听涛声雨声风声。
英国人爱威士忌也爱承载威士忌的玻璃杯似乎不是什么秘密,但在与英国距离一万多公里以外的日本,在这个东亚国家里,也竟有着对威士忌以及品酒的玻璃杯有着不一样的偏爱。
什么是江户切子
江户切子(えどきりこ), 「切子」是日本一种传统的玻璃工艺,意思是利用冷加工工艺,在硝子(玻璃)表面通过金属砂盘或磨石切割磨刻出精致绚烂的花纹。江户指的是在江户时代以后(今东京)逐渐形成的工艺,江户切子代表了日本玻璃工艺的最高水平。
江户切子的特点
必须是玻璃制品
必须是手工制品
制作中主要使用了转台
是在指定区域内制作生产的产品(*以江东区为中心的关东地区)
换言之,如果摆在你面前的工艺品上贴有“江户切子”的标签,毋庸置疑,它一定是匠人们手工打造的高品质制品。
这种工艺品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杯身上非常细腻的切割花纹。通过那些切口折射出来的光影落在台面上,看上去就像万花筒里的世界一样绚烂。
江户切子的历史
江户切子的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
相传,当时,在江户大传马町有一位被称为“加贺久兵卫”的玻璃匠人,是他最先用金刚砂在玻璃的表面进行雕刻。之后在1873年的时候,当时的政府开创了“品川兴业社硝子制造所”。这是日本首家硝子工厂,也是日本近代硝子生产的尝试开端。
明治14年(1881年),品川哨子制造所聘请了当时掌握着最先端雕花玻璃技术的英国技师,伊曼纽尔・豪普特里(Emanuel Hauptmann),同时招揽了数名日本人学徒,让伊曼纽尔教授指导他们技法,造就了最早一批切子匠人。也是通过这些匠人们的不懈努力,江户切子的技法得以沉淀并确立。
所以,那时候的日本切子匠人们在对玻璃素材、打磨技巧以及品质的提高上都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和努力,技术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即使是科技不断发展的现在,日本匠人也从未摒弃传统。总有那么一群人会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在新时代里肩负起传承的重任,让那些或许不再受到市场大量需求的手艺也能得到一种延续。这或许也是“东京都指定传统工艺品”“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等标签之所以存在的意义。
江户切子的制作工序
1制作江户切子的步骤
第一步「分度」
因为制作切子的花纹时,是不打草稿,全靠匠人的匠心独运和临时反应能力的,所以需要在玻璃杯上画出基本的分度装置,简单来说就是画几条横竖线条,让匠人在制作花纹的时候对花纹的大小、尺寸有个把握。
第二步「粗刻」
把玻璃放在金刚石砂轮上,微微地旋转杯子身体,来雕刻在脑海中酝酿出的图案。这个过程随机性很强,因为没有草稿,完全取决于匠人技术和熟练程度与个人的审美品位。
第三步「细刻」
换上切割面更平滑、更细致的研磨轮之后,要把刚才打磨的花纹研磨地更加细致,江户切子最后呈现出来的细腻程度,取决于这个阶段是否足够耐心和用心。
江户切子对熟练度要求很高,因为无法打草稿,所以每一条线的粗细程度,长短程度都依靠匠人的感觉,再加上江户切子讲究极高的对称性和和谐美,所以万一刻错了一条线,整个图案都会被毁掉。
精心制作的玻璃杯也会因此被砸碎,因为劣质品对于匠人来说,没有存在的意义。
江户切子的花纹
江户切子的花纹细分下来能有十多种,不过按大类分下来,最常见的应该是9种。
它们分别是:鱼子纹、六角笼目纹、八角笼目纹、菊系纹、菊花纹、麻叶纹、矢来纹、七宝纹、龟甲纹。
鱼子纹是用无数条细线交叉构成的。放大十倍看,每一个都是一个小金字塔,因为数量极多,像是密密麻麻的鱼子酱一般,所以称之为鱼子纹。
七宝纹是来自于一种叫“相连七宝”(しっぽうつなぎ)的一种日本传统纹样。
“七宝”一词源于佛教教典,它是无数个圆的连锁。这些圆圆的外轮廓代表了圆满、调和、缘分等吉祥寓意。也昭示着人和人之间缘分的链接如同七宝一样珍贵。
传统工艺意义
江户切子制作大师锅谷纯一说“江户切子是一种凝聚时光的艺术,是由手工艺人亲手注入了匠人之魂,从江户时代一直传承至今的日本之心。”
如果说天上有星星,那么比星星还闪耀的就是江户切子。
耀眼的纹理,让人不得不感叹匠人们登峰造极的手艺。
用心做好每一个江户切子,坚守传统的手工艺,匠人们用尽一生去做一件事情。
用一刀一刻,让平凡之物散发不凡之美,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匠人之魂。